- 积分
- 391
- 威望
- 0
- 魅力
- 0
- 经验
- 10
- 热心度
- 0
- 注册时间
- 2006-1-5
- 最后登录
- 2017-11-13
- 主题
- 3
- 回帖
- 19
- 精华
- 3
- 阅读权限
- 90
该用户从未签到
论坛嘉宾
- 积分
- 391
|
刘备落下的筷子与[wiki]中国[/wiki]人的精[wiki]神[/wiki]
对古典名著《三国演义》比较了解的朋友都不会忘记“青梅祝酒论[wiki]英雄[/wiki]”这一幕。这一段描写通过刘备、曹操的对话充分表现了二人的心里特征和处事态度,也借此说明了当时中原的形式并为后文做了铺垫。这件事情发生在《三国演义》第二十一回,原文是这样的:
……操以手指玄德,后自指,曰:“今天下英雄,惟使君与操耳!”玄德闻言,吃了一惊,手中所执匙箸,不觉落于地下。时正值天雨将至,雷声大作。玄德乃从容俯首拾箸曰:“一震之威,乃至于此。”操笑曰:“丈夫亦畏雷乎?”玄德曰:“圣人迅雷风烈必变,安得不畏?”将闻言失箸缘故,轻轻掩饰过了。操遂不疑玄德……
对这段文字,很多饱读的大家已经做过中肯的评论。有的从曹操对英雄的解释入手,有的从孟德对龙的解释入手,有的从刘备三次恐慌的表现入手,有的从玄德从容的态度入手。这段不足千字的短文几乎被从头到尾评论完了,今天我想说大家一直没有注意到的一个细节。我们从这个细节不但能看出刘备的个性,也能看出作者罗贯中的处事方式,乃至整个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。不是别的,正是刘备手中掉落的——筷子。
筷子是中华文化圈特有的餐具,它仅仅是由两根光滑的细棍。筷子在历史上出现不算早,据现有的资料来看,至少秦汉以前没有登上历史舞台。西汉时期我们先民开始使用筷子,当时称之为“箸”,多为竹、木制成,也有高档的,贵金属、象牙、玳瑁的筷子。我们今[wiki]天使[/wiki]用的筷子与祖先没有什么本质区别,还是两根细细的木棍,只不过出现了用塑料等“高科技”的筷子而已。
筷子虽小,但只有经过相当的训练,才可以运转手部肌肉达到获取食物的目的,很多名家大师都对筷子赞不绝口。法国作家罗兰·巴特认为筷子相对于刀叉具有一种母性的温柔。它“不切,不抓,不毁,不穿……是在移动一个婴儿时所表现出的那种恰如其分的谨慎动作:它是一种力量,而非一种冲动。它从不穿透食物,从不弄断食物,从不破坏食物,而只是提起食物,转动食物和移动食物……食物不再是需要施以暴力的捕猎对象”。巴特的说法渗透着法国人特有的浪漫主义情调,他笔下的筷子似乎已经不是简单的餐具,而是一个楚楚动人,身材婀娜的美人了。西方人毕竟是西方人,不管巴特大师如果浪漫,都无法理解筷子在东方文化中深刻含义。对于发明它的中国来说,这种简单的不能再简单的餐具,承载了五千年来中华民族的人生观。
看到这里,有人一定会说我托大,小小的筷子哪里来的如此神力。别的不说,我们只要看看刘备手中的这双筷子就能知道我为什么如此“托大”了。
“青梅祝酒论英雄”时,是曹操“邀请”刘备至曹府赴宴的。虽然只是小聚,但身为权威的曹操也不能寒酸,原文中说“已设樽俎:盘置青梅,一樽煮酒”。虽然没有大鱼大肉,但是我们可以确定的是,桌子上有樽,有俎,有盘,按汉代习惯,还要有饮酒用的盏,取食用的箸。至于小碟、毛巾、筷架、调羹、各种调味品之类的姑且不算。至此,我们已经可以确定桌上至少有5样餐具,加上青梅共有6样固体物件。在这6样东西都可以在刘备手中落下,但罗贯中为什么偏偏选择了筷子呢?恰恰是这里隐含着中国文化中的人生哲学。
樽、俎、盘太大,刘备也不可能拿着直接饮食,可以轻易地排除。这样就剩下了盏、筷子和青梅了。刘备手中掉落的为什么不是盏呢?从考古资料来看,汉代的盏多为漆器,但也有木质、陶质、贵金属或玉质的。曹操这样的“高干”自然不能用百姓用的木、陶盏了;曹操一生俭朴,加之“论英雄”时是小聚,使用贵金属或玉器的可能性也不大,由此我们可以断定使用的是漆盏。漆器虽然不像金属器那样坚硬沉重,但一个漆盏也一定体积和重量。倘若盏贸然落下,必然会与桌上的瓶瓶罐罐发生“亲密接触”。樽、俎、盘三者多为青铜铸造,一旦与漆盏相撞,必然叮叮当当,好不热闹。加上盏中很可能有酒,届时一杯好酒横流席间,刘备再弄个胯下湿透……场面可想而知。刘备不是来给曹操奏乐的,曹操也不是要刘备来表演滑稽戏的,这种“左倾”的行为自然不会被罗贯中采纳。
我们再看看青梅,新鲜的青梅富含水份,表面光滑柔软,捏上去软软的。在没有发明醋以前,古人用它来做调味品。曹操请刘备来的借口就是品尝梅子,加上曹操亲口对刘备提起“望梅止渴”一事,这样一来,那盘中的青梅已经不是青梅了,而是曹操给刘备的“面子”了。刘备向来懂事,曹总如此抬举怎能不亲口尝尝这“胜利果”?就算梅子酸得倒牙,刘备此时也只能酸掉牙往肚里咽了。那么罗贯中为什么不让青梅在刘备手中落下了,其实原因很简单——青梅太软了。软趴趴的青梅若是落在桌上,大不了发出轻轻的“噗嗤”一声,加上但是正打雷,曹操正陶醉与胜利的喜悦中。这过于轻微的响声很难让对方觉察到,就算曹操看到了青梅的落下,不痛不痒的举动也未必能引起他的注意。青梅的感观冲击力实在太轻,难以表达人物冲突,这种“右倾”的行为也不会被罗贯中采纳的。
罗老想来想去,剩下的只有能弘扬中华文化的筷子了。筷子是固体,不会横留席间;筷子不很重,不会磕碰瓶瓶罐罐;筷子有一定重量,敲击桌面必然会发出声音,不会让曹操浑然不知。这正好是从刘备手中落下的最佳“人选”了。试想当时:一双筷子优雅地从刘备手中徐徐落下,在碰撞桌面之时发出铿锵之音,再与樽、俎、盘来个合奏,其音必“合于桑林之舞,乃中经首之会”,演奏完毕的筷子最后再来个“空中转体两周半接直体后空翻”,稳稳地落在地上,专等刘皇叔来拾。筷子的落下正好合乎儒家的“中庸之道”,不紧、不慢、不急、不躁、不卑、不亢、不左、不右,能发出优雅的撞击声,且伴有优美的转体弧线运动,真可谓是“艺术与实用的完美结合”了,舍筷子其谁?由此看来,诸多什物中唯一能合乎道理地落下的只有筷子,原因很简单,筷子是中庸的。
说到这里,您大概看到中华民族的人生观了吧,那就是中庸。我们的老师、父母从小就教育我们不要出头,有好事时别缩头;人不要太张扬,但领导面前还是要表现;恋爱不可太认真,但大款岳父还是要攀附;[wiki]工作[/wiki]不必太卖力,但私活还是要认真……诸如此类,举不胜举。今天我们又被天天接触的筷子教育了一回。罗贯中让刘备选择筷子是个必然的结果,因为刘备是汉室宗亲,是皇权的代表,是儒教的推行者,是中庸的代表人物。恺撒惊讶时可以让手中的金杯落下,斯大林兴奋时可以让口中的烟斗落下,但刘备不能,他唯一的选择就是那双中庸的筷子。原因也很简单,因为刘备是中国人,是拥有华夏精神的中国人。
我并不说筷子的落下不好,我佩服的正是罗贯中的选择,一双小小的筷子体现出了太多的中华精神,太多国人处事之道。但罗贯中是什么时代的人?刘备是什么时代的人?我们又是什么时代的人?如果您面对曹操的询问和空中的惊雷,您会选择让什么从手中落下呢?我想,一旦事实牵扯到个人利益,大家还是会毅然决然地选择那双“中庸的筷子”的吧。我们的民族已经中庸了数千年了,期间也出现过某些不愿意用筷子来表现自己的个别分子。这些敢于冒天下之大不韪的人几乎没有一个得了好下场,为什么一双筷子会决定一个人,乃至一个民族命运呢?答案还是那双“中庸的筷子”,因为大家都中庸了,所以我也必须用中庸之道的理论和大家一起中庸。如果我没有中庸,那么大家就会以中庸之道的标准发现我不合乎他们的理论,从而消灭我这个“异己”。如此以来,大家便纷纷摔落手中的筷子,即使手中拿着别的餐具也要先放下,再拿起筷子来摔落。噼噼啪啪的一阵筷子落地,刘备的天下也就太平了。筷子落下之后,曹操自然也就满意了,不会在去追问那些让人尴尬的问题,于是曹操的天下也就太平了。
我们生活的太平世界已经存在了5000年,期间不知道有多少筷子落下,又有多少人头落下。今后我们还会落下手中的筷子,还会砍掉那些不肯落筷子的人,这样的太平日子至少还应该存在5000年吧。 |
|